谁说武器装备总是“只闻其声,不见其人”?最近,就有那么一个主角,终于大大方方地亮相了——歼-35,正式“官宣”加入现役部队队伍,阅兵场合练镜头,简直就是官方亲自盖章认证,看完让人血压飙升。
有人可能就纳闷了:这不是FC-31“鹘鹰”的换名版吗?其实这事可没那么简单。最早那会儿FC-31还在各种展会上亮亮相,只能算个“试飞小天才”,一身科技范儿,但距离真正穿上“军装”还有段路。而现在歼-35高调现身,和歼-20、东风-41、山东舰同框呐喊,这个级别的阵容要是再不叫“主力”,还让谁来主打中国战机封神榜?
你要是了解咱军队办事风格,心里可能已经有答案。什么装备能跟着人家阅兵大队混?怎么也得是能打、敢打、随时“上线干活”的家伙么。别说写在宣传手册上了,能给安排到正儿八经阅兵场真人秀里,那真的就是主角待遇。而这次歼-35就是这样凭本事靠实力,成了最靓的仔。想想以往那些上阵的家伙们,歼-20、歼-10C,张张牌都硬。
说出来别笑,曾经还真有人嘀咕过:“不是已经有歼-20了吗?还折腾个歼-35,这闹哪样?”但问题就在于,歼-35和歼-20一个是天上的截击王,一个是全能中坚力量,这根本不是“谁替代谁”,而是“王炸”加“底牌”的组合拳,是空中项目组双线开花,明明白白的战略升级。
到底有啥不同?拿体育比赛做个比喻啊。歼-20像铁血中后卫,一负责封锁、盯防、驱离,专治一切来犯的“大厂明星”;而歼-35呢,机动灵活,当得上进攻中场,能自己上去得分,也能回撤协防拆招,关键是还能“转场”——空军、海军两边兼顾,哪边需要支援,随叫随到,比全能ACE还带感些。你说这不是核武级双保险,什么叫双保险?
而且,眼下这阵势,除了美国整个世界谁还能搞出“两款五代机”一台海上、一台空中指哪打哪?现在中国人能了!你就是拿放大镜去数,全世界也就这么几个国家玩儿得转,不是杠,实打实的技术实力。俄罗斯、欧洲?羡慕是真羡慕,怕也是真的怕。
更狠的是,歼-35推上国际舞台后,这事对全球军机市场可是降维打击级别的重构。美国F-35原本一枝独秀,人家卖的都是“地球村豪华货”,买家得排长队。可这回歼-35出来了,价格方面人友好、性能照样拉满、甚至还能定制服务,弗拉基米尔、阿卜杜拉、巴基斯坦小哥看了都说“不错不错”,你说老美不急眼才怪。网上不少军事圈的专家大V都已经开聊了,这双雄环伺的格局,估计再玩个五年八载,世界航空装备的剧本都得重写。
那这架歼-35到底技术有多牛?别看外表帅气,里子才叫炸裂。现在的五代机,什么隐身、超音速、高机动、智能航电,那是标配。咱歼-35这“菱形身材”,有点像给自己披了件高科技斗篷,雷达跟本瞄不准,出去就是个“带潜行的输出”,悄咪咪靠近敌人,还没反应过来人就走远了。动力系统也没拉下,传说升级版发动机挺给力,飞行员亲身体验后甚至敢打包票:“全球五代机,随便来单挑。”这话够不够横?
全动平尾设计那更是圈粉神器,要绕,要急停,要大角度切入,都不怕逃不掉,不少国外飞控工程师在分析歼-35动作视频时都直呼“这柔韧,这灵活,服了、服了”。还有什么?态势感知系统,顶级水准,就是专给飞行员省事的“外挂”。对比早年那些飞行员还得使劲拧脖子看后方威胁的时代,现在“头盔一动,信息全到”,又酷又好用。
再说更关键点啊,歼-35也是中国第一款能配大航母出海的专属装备。之前的歼-15虽然在航母上当过主力,实话讲,航母带它显得有点“重装肉盾”那味儿,隐身、信息化跟五代机比差的不止一星半点。可现在换了歼-35这把“带刀侍卫”,中国第三、第四艘航母出海巡逻,那就是实打实的流动空中堡垒。别管未来海上怎样风云变幻,起码咱手上的牌够硬了。
可别以为这全是“外贸秀肌肉”,歼-35亮相还代表中国航空产业已经跑在全球前三的道上。十几年前,有多少人觉得中国航发、隐身材料、智能系统都“差一点火候”?可事实啪啪打脸——从歼-10摸爬到歼-20,从航母白板到“三航母同框”,这一串“升级补丁”让人看着就咂舌,也让世界见识到“中国造”能硬碰硬换到头把交椅。
说到航展上的那些歼-35照片,网友评论区可是热闹到飞起,各种脑洞大开,有的调侃“终于不是纸飞机”,还有的开起投票站:你更看好歼-20单打制胜,还是双主力鸡蛋不同篮子的搭配?再有人关心未来出口版本能不能“平民价”卖给友邻?官方态度嘛,人家的死活就一句话:对外出口怎么安排?要看战略,慢慢来别急。
你真要说“全村人的希望”,其实现在歼-35的服役,不止是装备一项技术的升级换代,更象征着中国智造的软硬兼修。嘴上说着“国产自信”,心里有点“闷声发大财”的味道,但每次看见这种硬核新闻爆出来,不得不服有点“扬眉吐气”在心里冒头。
社会上不少声音担忧技术瓶颈,“自主研发真的稳了吗”?这话要放十年前我可能也会有疑问,但看看当前各路工程师和产业链步步赶超,你信不信?从芯片到材料,从飞控到推进,哪个环节不是一路走来九死一生,现在都熬成“国产神级Buff”,你说稳不稳?
值得一提的是,歼-35的问世还给整个岗位分工、军种配合打开了新思路。以往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泾渭分明,如今歼-35打包“海空通吃”,你说这是不是“内部联姻”的新范式?任何一个军迷要是不被这种跨界配合感动一把,那真的是心里没点BGM。而且后面舰载预警机、无人僚机等系统逐步拉齐,天知道会不会玩出更多新花样,早就不是“闷头造铁皮”那么简单了。
有的朋友又犯嘀咕:“你这说的都好听,真要干仗顶得住吗?”其实这个问题挺现实。技术层面你要相信“短板补长”,战略思路就是“谁都别想一口气压死我”——不是光靠单一装备碾压,而是体系化配合,歼-20、歼-35能打能守,背后还有陆基防空雷达、信息通信卫星、电子干扰等全链路体系护驾。真到关键时刻,这套系统谁信心不足?
玩笑归玩笑,归根结底一款战机的背后是无数科研工作者奔着“让中国更安全”在默默拼命。你说数十年磨一剑难不难?航发厂的夜班灯、试飞员那一地汗水,材料研究所的头秃团队,这些支撑起了歼-35的崛起,让所谓“技术壁垒”一个个像纸糊墙一样给拆了。
再说这事对老百姓来说意味着啥?其实挺简单的。大到国家安全底气,小到工作岗位、创新产业链,歼-35顺利列装意味着上游科研和制造业有了更强的创新动力,一根螺钉焊、一个橡胶密封圈,可能都藏着千千万万份“小目标”。那些曾经靠进口吃饭的高精尖工艺,现在基本能国产替代,这得多大成就感!
对世界来说呢?歼-35的出现绝不只是“又多了一种隐身战机”。新格局下,谁还能单靠一两款看家本领就横扫市场?整个国际技术竞赛的键盘已经敲下了加速键。以后不只是飞机比谁猛,还得拼上下游链条、人才培养、配套体系。有志青年看到新闻,可能心里得琢磨一会儿:“将来读啥专业,能不能投身到这种世界级大工程?”
喏,说到底,谁说科技冷冰冰?歼-35的服役其实是千千万万人齐心协力、咬紧牙关实现“小目标”的一枚缩影。从每家工厂里的一颗螺母,到航母甲板上那一滴焊油,再到阅兵场上的高光一刻,属于中国人的“逆袭剧情”已经上映,剩下的就看后续能不能拍成万人打Call的“现实大片”。
歼-35的下一个目标会是啥?武器系统升级?出口东南亚市场?组成智能化无人编队?大家可以大胆开脑洞,毕竟现在的剧本谁也写不完。
看到歼-35的风采,你有啥心里话?畅所欲言,欢迎来评论区说说你眼中的中国新一代“空中全能王”。
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,推动社会和谐发展。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,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。
九鼎配资-股票配资世界门户-高杠杆配资-网上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