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国家安排一万多退役军人进中小学当老师,评论区吵得比体育课还热闹。
支持派觉得现在男教师太少,女老师容易把男孩教得"娘里娘气",需要兵哥哥来补点"阳刚之气"。反对派直接甩出灵魂拷问:战场上带兵和教室里带娃能是一回事么?
这事本质上戳中了两个痛点。一是教育体系男女比例确实离谱,去年教育部数据说中小学女教师占比74%,初中阶段男女教师比例1:4。二是教师队伍专业门槛形同虚设,某些地方代课老师连教师资格证都没有。现在突然塞进来万把退役军人,难免让人担心会不会出现外行指导内行的情况。
当过兵的人纪律性强是真的,部队训练出来说一不二的执行力也是真的。但教育心理学这玩意不像叠豆腐块被子,光靠吼两嗓子就能练出来。深圳有个退伍教官当班主任,把学生当新兵训,结果家长集体抗议说孩子回家做噩梦。这个案例提醒我们,带兵和育人根本是两套操作系统。
不过退役军人也不是没有用武之地。江浙沪不少学校搞的军事化管理宿舍,退伍教官带着孩子们整理内务、跑操拉练,效果确实比普通生活老师强。上海某中学请退役军人搞国防教育课,真人CS结合战术地图教学,把地理课教出了吃鸡实战效果。这些成功案例说明找准定位才是关键。
比较合理的模式应该是先当"教育预备役"。让退伍军人从助教做起,跟着老教师学两年课堂管理,考了教师资格证再上岗。就像医生要规培三年,教师岗位同样需要过渡期。广州某区试点"军转教"培训基地,把部队指挥课程转化成教学管理模块,结业率控制在60%,这种宁缺毋滥的做法就值得推广。
说到底,阳刚之气不是嗓门大、脾气爆,而是责任担当和意志品质。与其争论军人适不适合当老师,不如把军训从现在的走正步升级为生存训练、抗压训练。真要培养男子气概,每周两节军体课比塞几个退伍兵进教室实在得多。教育这事最怕形式主义,别让好政策最后变成资源错配的闹剧。
九鼎配资-股票配资世界门户-高杠杆配资-网上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